「中國學」知識社群之跨國研究

執行中之計畫


相關計畫旨在探索中國、中國學與中國學社群之間的關係,重要的起點在亞洲。亞洲各知識社群各有自己的問題意識與知識社會史,對中國的關係界定影響對自己與對中國的理解,如澳洲是以亞洲國家自居的白人墾殖社會,力圖在知識上維持與歐美主流的距離,但又同採英語寫作,力求與主流文獻對話;如日本做為亞洲歐化的優等生,對於自己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以謀求日本在世界上的平等地位,發展除了與歐美文獻截然不同的研究角度,呈現出與歐美普遍性理論並不相關的中國知識;如韓國處在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歷史軌跡,使韓國對於亞洲與中國的界定,受到與日本關係的影響,因而不存在日本思想家所奠基於歐化這樣的參考點;如新加坡為面對馬來社會與印度社會的海外華人社會,又受到英國的殖民,因而同時必須與英國知識社群保持對話平台,與馬來社會維持區隔,於是其中國研究的問題意識不同於東北亞地區,尤其以不反映新加坡當地知識脈絡為特點;在東南亞諸國中,越南中國研究在一九九三年後專責成立中心,其中留學中國與俄國各有特色,南方與北方各有偏重;而更向四方則有印度知識界處在儒家文明圈之外,與中國之間存在文明交流與國家競爭的兩重視野,因此有別於澳洲式的墾殖社會;後者無論是在組成上,得到旅澳華、美裔學者的大量挹注,或在議程上,對待中國地方特色時不必然以整體為依歸,或以普遍法則為訴求,均頗有某種知識國協的氣魄;最後是以忠實翻譯原典與研究成果及文獻廣泛整理為主要內涵的俄羅斯知識界,超越了中蘇對抗年代的氛圍,而能自屬於其傳統。有關計畫將以上述諸社群與地區為主,歐美為輔。 本計畫之推動承蒙蔣經國文教基金會(2002-5)、國家科學會(2006-2011)、台灣大學邁向頂尖計畫(2006-8)、高雄中山大學深化人文藝術教學計畫 (2006-8)、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2008迄今)支持,特此致謝。


中國知識社群1~2 中國知識社群3-5 五年規劃 「中國學」知識社群之跨國研究(the English version) 韓國的中國研究:知識體制與知識性質的省思 越南社會科學研究院的中國認識──從邊緣看中國 「中國研究與我的學思歷程」台灣系列構想 轉型中的新加坡中國學研究 印度的中國學評論(Swaran Singh) 香港的中國學研究概況(作者:陸人龍) 「中國」在捷克與斯洛伐克的形象及其變遷--媒體、政界與學界 古漢學與後共產社會的中國認識-俄國、蒙古與東歐的新「他者」 Writing the Oral History of China Studies and the New Era of «Global Sinology»: Russian Perception(Valentin Golovachev&Sergey Dmitriev) 韓國的資深中國研究專家口述生涯史階段性報告


聯絡方式

聯絡電話:02-3366-8316

電子郵件地址:nturaec@gmail.com

回到 台大政治系 首頁